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单纯的教研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研与修相结合。近年来,学校以校本研修为主线,以课堂教学研究、集体备课、业务学习为主阵地,以研讨交流活动为载体,系统思考,统筹设计,引领教师做实践着的思考者、思考着的实践者,努力打造一支“博学崇教、厚德育人、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现将我校的一些做法向大家做一汇报,敬请各位斧正。
一、强化学习培训,让教师在专业学习中成长
1、专业知识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渊博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前提,也是教师立足教育的重要基础。而专业培训和自主学习是教师学识增长的重要途径,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为此,学校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教师培训,加强专业引领和指导,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开拓视野;强化学习自觉,让继续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强化专业引领,鼓励教师参与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坊、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研修活动,引领带动教师成长。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科研培训活动,促进广大教师学习先进的科研理念,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2、教育理论储备。阅读丰富人生,阅读改变人生,阅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引领教师成为读书学习的典范,不断加强学习,丰厚积淀,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我校以创建学习型校园为载体,积极倡导老师终身学习,合作学习。如鼓励教师理论书籍的学习:《名师专业发展的背后》、《教师的思考力》、《用成绩说话》、《理性锁定教师人生大格局》、《名师工作室的春天》等多种理论书籍以丰富教师的知识,开启教师的思想。一是以集中和资助的理论学习积极引导教师的发展。二是在校内开展了理论学习的交流活动,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思维。三是组织教师撰写心得体会或经验文章,升华理论学习的内涵。常话说的好,没有教师的理论学习,就很难有教育的春天。
3、教学技能学习。一是普通话。让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组织的各种培训和晋级。在校内推动人人说普通话,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是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媒体,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甚至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二是文字书写能力。要求我校教师在课堂书写过程中,既要保证字体规范,词语通顺,又要让学生明白你所要表达的思想,加强了教师板书规范,加强对粉笔字的训练。三是提升现代化电教媒体能力的培训。我校要求人人学会使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这样一来能极大提高教学效率,也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美感、兴趣与创造力。使我们的教学情境得到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教学的重点也得到实现。利用课件,把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
二、立足校本研修,让教师在多种活动中成长
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因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1、课题研究。我校的课题研究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优势在于:(1)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2)克服了以往个人课题盲目性、随意性。我们以学科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三人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将“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3)课题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
2、案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了教师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我们以具体的课例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范。研讨内容包括:教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展开方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研究时,同组三名教师都选同一内容上课,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集体评议,大家肯定优点,分析问题。第二位上课的教师通过比较及反思,根据新情况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调整,课上完后,再进行评议。第三位教师根据前两位教师上课的情况,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调整,然后上课、评课。这样,同一内容三位教师上出了不同风格,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课三人上”是组内所有人员围绕一个课题发挥各自特长,执教者个体反思,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教育沙龙。教育沙龙营造出的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我们每次确定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如以“合作学习大家谈”为主题的教学沙龙,教师们围绕着“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有什么特点” “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你有什么金点子?”“目前实施过程中你有哪些困惑?”等问题进行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加深了认识,形成了新的教学策略,收集与交流了许多信息与资料,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三、聚焦课堂教学,让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成长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也是磨练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课例研究是中小学最重要、最易行、最有效的校本研修,是教师最关注、最感兴趣,最真切的行动研究。因此,我校校本研修围绕课堂教学这一新课程改革核心,抓住研修的主阵地,引领教师围绕课堂教学问题开展研究。
1、抓备课。①实行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②通过集体备课,举全校之力建立教学资源库,积极倡导教师建立并丰富自己的个人教学资源库。
2、磨上课:①落实“四个凡是”原则,即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以求每位教师都能立足课堂教学,运用新的标准、新的要求改革课堂教学。②建立学科指导小组,开展常态课指导反馈活动,挖掘放大教师教学个性和特色。③开展课例研究。通过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多形式课例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
3、促交流。①建立新的听课制度。校级领导进行“指导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作具体的指导;教导处、学科组长进行“研究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进行研讨;教师间进行“互助性听课”主要是教师间通过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②立足“听-说-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交流反馈制度。这些活动立足学校资源,直面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较真实和直观地反映教师的专业状态,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很有针对性、诊断性、启发性。③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民主生活会;开展教育思想、方法和校本教研大讨论,通过相互交流、激烈的辩论,使教师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
4、倡反思。①以学科组为单位,建立起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制度。教师要以检查、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为手段,监控、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②写课后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使老师认识到自己日常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教师能及时总结发现教学的错误和败笔,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减少失误、专业不断成长。③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开展评比,汇编交流。
四、坚持教科研一体,让教师在教学改进中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不管外界的环境影响如何,教师自己才是成长主体,应该有一种强烈的成长意识,这种意志和决心是教师实现人生跨越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自觉提升的内在动力。
1、贯彻理念,形成自我成长的意识。一是学校提出“一年适应,三年合格,五年骨干”的教师专业成长要求,让每一位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明确目标,自发形成成长动力。二是建立教师业务成长档案,将教师的课例、反思、教学设计、听课报告以及参加培训情况等能够记录自己专业成长的资料,全部归案。以此来促进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便于以后更好的发展。三是制定三年自我发展规划和学期发展规划,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要求教师就自身专业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发展方向,并制定具可操作性的措施,以此提升教学业务水平。每学年教学处就教师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
2、名师引领,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以“三名工程”为桥梁,借助片区名师工作室及兄弟学校的平台,让我校教师积极参于片区的各种教研活动,让他们从中学习更多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本校的教学。通过与多个学校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的进步和成长。通过片区名师室和校级名师来带动培养出更多的名师,为我校培养储备优秀人才,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以此来提升我校教师的的整体素质。
3、同伴合作,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交流互动,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同创共享、互学互助,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把骨干教师培养、区名师工作室、校名师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把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才。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案例教学分析,“合作教研”、“自主教研”、“开放教研”,教师之间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分享教育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彼此支持,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彼此在互动和合作中成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立足校本研修,促进着教师专业成长,鼓励教师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目标前进,努力打造学者型、科研型、智慧型、专家型的教师团队。实施课程改革,强化校本研修,打造专业队伍,提升教育质量,我们一直在前进,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