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党课讲稿-树立正确执政理念切实提高执政能力

时间:2024-02-01 07:34:43
党课讲稿-树立正确执政理念切实提高执政能力[本文共14533字]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履行执政职责、完成执政使命、实现科学执政首先必须确立的观念。执政理念对于执政党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概括和提炼合乎时代潮流的先进的执政新理念,对于强化党的执政意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有效执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只有准确把握执政理念的科学内涵,牢固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才能真正建立科学民主的执政体制和机制,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真正提高执政能力。

充分认识树立正确执政理念的意义

理念即理论和观念。执政理念就是对执政问题所形成的理论和观念,是执政主体对其执政活动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执政理念属于执政活动意识形态层面的核心观念,是执政党围绕执政行为和目标形成的基本理论、指导思想、理论准则和行为规范,既是产生执政纲领、主张、方略、政策以及工作思路的思想基础,也是执政活动的理论指导和执政能力的前提条件。执政理念集中体现为对于“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三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执政理念对于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执政理念比执政能力更重要。因为执政理念决定执政党其他方面的一切活动,执政能力、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等都是在一定的执政理念的要求和基础上确立的,执政理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执政的纲领、路线政策、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变化。能否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首先决定一个政党能否对自身执政权力形成正确的认识,即靠谁执政。其次,执政理念决定政党执政行为的价值取向,即行使权力的利益指向,为谁服务、为谁谋利。第三,执政理念决定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即如何执政。第四,执政理念反映一个政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执政党而言,没有明晰、确定的执政理念,其执政活动就可能是盲目的、随意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也难以提高;没有先进的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执政理念,其执政活动就可能背离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偏离时代前进的方向,从而损害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执政理念问题,对于一个由革命党转化为执政党的政党而言,尤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对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执政党来说,与“票箱里面出政权”的执政党相比,特别容易在执政理念上产生问题。由于党是国家政权的缔造者,处在治理国家的核心地位,又是一党长期执政,实践证明,这样的执政党,人民权力主体的思想意识不容易牢固确立,靠人民执政的思想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容易动摇或者淡化。

范文网()

深刻理解执政理念的三大基本要素

执政理念的内容虽然十分丰富,但最基本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权力来源和本质的认识及其观念;二是对权力如何行使和行使权力的价值指向的认识及其观念;三是对执政权力监督的认识及其观念。“权为谁授”、“利为谁谋”、“谁来监督”,这是执政理念的核心问题。这三个方面的理念决定和制约其他各个方面。

1.正确认识执政权力的来源和本质

2.正确行使手中的执政权力

执政理念需要解决的第二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以较高的水平和质量代表人民行使执政权,解决“如何执政”、“为谁执政”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不是只靠主观愿望和一般的努力,而是需要把握权力运行的规律,把握历史环境和执政环境,把握人民的意志,积极探索科学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根据党的性质和宗旨,“如何执政”基本的要求就是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科学执政,就是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去执政。执政党的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执政权力的行使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探寻人类政治生活固有的价值和规律,吸收人类长期的政治生活所积累的政治知识和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尊重实际,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脱离国情,不主观臆断,在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实际的基础上提出和制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设计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是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特别是对那些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充分体察民情、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发挥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要确立民主执政的执政理念就必须明白,代表人民利益,不等于代替人民行使权利;坚持民主执政,就必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制度上、机制上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三是依法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领导人民制定法律,自觉带头遵守法律,采取措施保证法律的实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党对立法和政法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和反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教育人民群众努力学习法律,自觉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确立依法执政的理念,就是执政党必须在坚持人民的意志与党的意志统一的基础上,善于把自己的意志通过一定的程序转变为国家的意志,以法律法规和政府的各种政策来领导和管理国家。

3.自觉接受对执政权力的监督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只是解决执政方式的问题,它并不能体现执政行为的价值取向。要解决“利为谁谋”的问题,还必须从思想观念上确立一个理念,就是人民授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同时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政党执政的历史说明,即使一个政党能够在权力来源和行使问题上确立正确的理念,但是由于政党执政权力行使的复杂性,执政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仍会经常出现偏离主人愿望甚至违背主人意志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权力授予主体必须对执行主体即执政党进行监督,以保证人民的意志和权利不被践踏。这就是执政权力必须接受监督的根本原因。对于一个先进的执政党而言,在执政过程中必须确立一个观念,就是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人民在把权力委托于执政党时,同时就有权在一定条件下对执政党的执政权力进行剥夺,更有权对执政党的执政行为进行监督。执政党还必须明白,执政权力的来源决定了执政党在行使执政权力时不能也不可能随心所欲,执政党必须确立并且强化随时接受人民监督的意识。执政党这种意识是否强烈和牢固,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本身就是对执政党先进性的一个考验,同时也是对执政方式和领导制度是否科学合理的一个检验。在现实政治中,执政党特别是由革命党转化成执政党并且长期执政的党,在执政过程中, ……此处隐藏10020个字……思想、政治方向、重大原则的领导。政治领导的核心是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党的政治领导就是要求党通过民主政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转变为党的主张,并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领导。党是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但它和国家政权不是也不能是一个东西。要实现党在政治上的这种核心领导,必须充分而有效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彻底改变战争年代的领导体制和方式,在宪政约束下,建设党,在宪政原则下,以法治国,真正使党在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前提下,实现领导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代替人民当家作主,只有这样才能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

三是如何处理好执政环境的局限性与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系。

世界上任何一个执政党都面临着一个特定的执政环境,这种执政环境一方面要受到当前具体国情的制约,另一方面也要受到这个国家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政治历史传统的制约,这就是执政环境的局限性。作为一个先进性的政党,不论处于何种历史方位,在代表先进政治文化前进方向上,都应该永远保持一种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的精神状态,都应该比其他政治派别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胸怀更宽广,更应该不断创造条件,努力突破执政环境的历史局限性,不断在执政理念与治国方式上有所创新。

在引领先进政治文化前进方向的进程中,我党在历史上曾做出过卓越的贡献,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的新文化运动。它成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前提。建党之后,我们党坚定地反封建文化、殖民文化、帝国主义侵略文化,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倡导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改革开放以来在文化问题上更明确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当前,根据我国曾经历过长期的封建社会、落后的封建文化十分顽固的这个国情,要营造理论创新的文化环境,最重要的是加大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的力度,强调文化生活的开放性、包容性。

历史已证明,凡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因其开放程度高,因而其落后的具有封建属性的文化改变也彻底。开放能打破落后,吸取先进东西,使外来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才能孕育出先进的文化。这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但目前有些人主张经济可以大开放,文化方面要自己走自己的路,甚至认为文化开放会导致“全盘西化”。这种忧虑实际上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心理倾向。其实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发展,证明它是最具有融合力的文化。历史上多次较大的中外文化的交融都始终保持着中华文化的特性。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并未使中华文化“印度化”,反而使佛教“中国化”。同样,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才有了今天认定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的融合只能产生新文化,而不可能“全盘”地改变自身的民族的文化。因此,从文化发展规律与中华文化特点去分析,可以淡化对文化全盘西化的忧虑。而从中国国情来看,值得忧虑的是,由于封建文化的顽强,加之我们过去一定时期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认识不完全清醒,因而在对待文化问题上,一是忽视了对中国封建文化的顽强性的认识,而未能把反对封建主义作为重点,二是甚至错误地用封建文化意识去反对资本主义文化中优秀的成分。比如在权力运行上,我国自封建社会以来就流行一句经典名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权力赋予给他,就不能怀疑他,甚至更用不着去监督他,这实际上是将权力的运行设定在权力者自觉自律的理想状态下,但实事证明,靠权力者的自觉、自律和自控,根本上是不可能对自身行使的权力起到监督和制约作用的。这就好象运动员和裁判员永远不能集于一身一样。在这方面,西方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摸索,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权力制衡理论和分权思想,这可以说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的一项政治文明成果,但一具体到我国,就被某些人以不适合国情的理由而简单地加以排斥和拒绝。那么,权力制衡理论与分权思想到底是与我国怎样的国情不适合的呢?是不适合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封建主义高度集权这个国情呢?还是不符合至今仍在顽强禁锢某些人头脑的封建教条这个国情呢?

社会主义要超越资本主义,首先要借鉴资本主义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越多,可供社会主义借鉴的就应该越多,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也从来不是一味地排斥和拒绝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的。所以强调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处理好执政环境的局限性与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要求,更是我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迫切要求。

四是如何处理好构建和谐社会与正确处理社会矛盾之间的关系。

任何社会都有矛盾,正是有了矛盾,才使社会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向前发展。这是哲学上的一个基本原理。要加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首先要正视社会矛盾,不能害怕它,更不能对矛盾藏着、掖着。在基层,有些干部为了保一方和谐与安定,见不得矛盾和冲突,一见就急、一急就简单粗暴,其结果只能是更加激化矛盾。

现代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的平稳而有序的运行,必须充分调动各种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它们能够正确而有效行使各自的权利。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深入阶段,在这个阶段,有许多社会问题光靠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是不能够解决的,彻底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必须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比如,前不久媒体报道的重庆某县法官通过上访总理为农民工讨回被拖欠的工资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利好于农民工的经济问题,但实际上它折射出当前社会信“访”不信法的普遍程度,折射出现行行政体制、司法体制方面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行政、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它们的关系,就永远不能解决司法运行对行政权力的依赖性,就永远不能树立法律在国家生活中至高无尚的地位。因此,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整合社会力量,协调各社会阶层、(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wm338.com查看)集团、机构的利益和权利,早日形成分工明确,各尽其责,权责相符,不越权,不虚位的科学管理体制,才能早日求得社会的稳定、和谐与进步。如果政改长期处于缓慢状态,那么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就会长期得不到解决,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就不能早日实现。

另外,社会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和谐与平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矛盾的不断转化,原有的和谐与平衡将会被不断的打破,唯有不断地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全面的改革,唯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求得这种和谐与平衡保持动态的稳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想法和做法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jeyoo小编推荐其他范文: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

树立科学执政理念

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素质(人大机关党课讲稿

党课讲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执政为民能力

人大机关党课讲稿——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 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素质

《党课讲稿-树立正确执政理念切实提高执政能力[本文共1453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