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时间:2025-04-13 08:53:34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说明]滕王阁序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滕王阁序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骈文的文体特点。

2.体会本文语言的优美。

3.记忆相关文言知识和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 “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二、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四、教学难点:骈文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

五、导学过程

1滕王阁:

滕王阁,为唐永徽四年(657)高祖子滕王李元婴为洪州都督时所建,以封号为名。建成之

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等封建王朝,一千多年来毁而复建几十次。1985年10月8

日又重新建成,屹立于鄱阳湖, 赣水之滨。

2骈文

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俪文的全盛时期。唐与“古文”

相对称为“骈文”。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亦称“四六文”。

特点:1.  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  六字句。

2. 平仄相对,音律和谐。

3.  多用典故,讲究藻饰。

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艺术性。

3生字注音

襟( jīn ) 三江               鹤汀( tīng )           命运多舛( chuǎn

凫( fú )渚( zhŭ )         川泽纡( yū )            孤鹜( wù )

樽( zūn )                   迥( jiŏng )              盛筵( yán )

梓( zĭ )泽                  襜( chān )帷             睢( suī )园

瓯( ōu )越              骖騑(cān fēi )        睇眄( dì miǎn )                     棨戟( qǐ jǐ )               披绣闼( tà )            叨( tāo )陪鲤对

4对偶形式

四四对四四: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六六对六六: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卷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对**: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  岂泛明时?

5成语积累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   萍水相逢   钟鸣鼎食

老当益壮   投笔从戎     天高地迥     胜友如云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新课标第一网

四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  扣“洪府” —— 赞地之灵秀,述宾主之美

• 第二部分(2):  扣“秋日登阁”——绘山川美景,叙人烟富庶

• 第三部分(3-4):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

• 第四部分(5):  扣“别”——感知己难遇,叹盛宴难再

五 分析典故运用的作用:

1“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榻。”

(用典故来写物产人物)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用典故来比拟此次滕王阁盛会)

3:“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  借典故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

4“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幕宗壳之长风”。

(借典故来表达自己虽失意而不颓唐失志)

课后作业:仿 写 对 偶句

①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参考答案(都督宴上,胜友如云)

②见秋水之浩淼,

参考答案(望长天之明彻)

③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参考答案(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六  断句品韵

a  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b  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

(2.临/帝子之长州;觉/宇宙之无穷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滕王阁序》教案 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2、了解文体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自燃的思想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教学难点:

了解文体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学习新课,导入

《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王勃才气从中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才华,路过洪州,参加滕王阁重阳宴会时,才能顷刻而就,文不加点,写下在唐代已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文体:《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经历:作者的人生道路与文章主旨有密切关系,“知人论世”对理解作品内容不无益处。除课文注释外,补充介绍下列知识:王勃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曾为沛王府修撰,为沛王李贤侍读时因撰《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入蜀后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二、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初读求读准:让学生自己搭桥过河,在读的过程中发现 ……此处隐藏23690个字……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五、课后活动:根据上述思路,继续巩固背诵效果。

第三课时

一、分析六、七段:

(一)检测翻译情况:

1、学生自译;

2、教师明确,巩固效果:

参考译文: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粮”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饶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二)品味、探究:

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

3、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怀才不遇,知己难求。

4、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第二句。

5、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

6、小结: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总之(板书)第六、七段:扣“别”:

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二、小结全文内容:

诗与画的统一;景与情的统一;神与形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环境与气氛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山水与人文的统一;欢快与凝重的统一;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这是本文脍炙人口、千古不衰的魅力所在。

三、归纳写作特点:

1、文笔优美,意境高远,变化有致,起伏跌宕。

2、由略到详,由粗到细,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景到情。

3、长于用典,语言自然隽永,妙趣天成。

4、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5、善用借代、通感、夸张、婉曲等修辞手法,使文章饶有滋味。

四、名句揣摩 :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

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运用:

(翻译)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

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

(翻译) 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析:

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

运用:

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五、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

“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

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

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

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六、本文骈俪句式有何特点?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字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

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

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为:“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滕王阁序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