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原文及鉴赏【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题破山寺后禅院对照翻译: 篇一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清晨进入这座古老寺庙,旭日正照着高高的'树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一条竹径通向幽静处所,禅房周围花木郁郁葱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山林的美景使百鸟欢悦,潭水倒影让人杂念全消。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一切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二
题破山寺后禅院
朝代:唐代
作者:常建
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版本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版本二)(馀通:余)
译文
早晨,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竹林中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人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注释
1、[清晨]:早晨
2、[入]:进入。
3、[古寺]:本处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4、[初日]:早上的太阳。
5、[照]:照耀。
6、[高林]:高树之林。
7、[曲]:弯折、曲折。亦作“竹径”。
8、[幽]:幽静。
9、[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10、[悦]: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11、[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12、[空]: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13、[潭影空人心]:本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4、[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15、[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16、[都]:都,俱。
17、[但余]:只留下。一作“唯闻”。
18、[磬](qìng):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19、[钟磬]: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2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之妙。
2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22、诗的三、四句的特点:双关手法。一层意思表达了佛门清静,佛法高远。二层意思影射佛门弟子早课完后,精神层次产生臆想,领悟到房中术的境界。
赏析: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这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景: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山寺的幽雅。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曲径”,竹林丛中的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以上六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动,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详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都”,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都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或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解题 篇三
此诗作年不详。破山寺:即兴福寺,故址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后禅院:寺后院。寺庙一般分前、后院。前院为佛堂,作法事所在;后院为僧人生活居住之区。常建以善写静境著名,此诗为代表作。中间二联被殷璠《河岳英灵集》称为“警策”。欧阳修则激赏“竹径”一联,以为不可及(《欧阳文忠公集》外集卷二三)。此诗首联对仗,却为意复。颔联则对仗不工整。颈联的“空”字应为仄声却用平声,这都说明这首律诗还带有些古诗作法。
古寺:指兴福寺,即破山寺。破 山位于今江苏常熟。兴福寺始建于 南齐,至唐已为古寺。高林: 山上 树林。佛教称众生聚积的居所为 “丛林”,故这里的高林亦含有称颂 古寺之意。禅房:修禅的屋所。籁: 本指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自然 界一切声音。磬:佛家的打击器具。 清晨登山入寺,正值旭日东升,光 照山林。曲回竹径通向幽深,花木 繁茂笼簇禅房。青山日照绚丽多彩。 鸟儿于林间欢悦啼鸣,水潭清澈,映 现身影,顿感天地物我融为一体,心 境豁然澄明。山寺此时万籁俱寂,唯 有寺院的钟磬之音悠然而鸣,更显 幽邈静谧。此诗朴素自然而意旨深 远,虽写澹逸情致,却深含禅机理 趣,即使不主观地以禅心去感悟,也 会自然地获得一种禅心的空明澄 静。
参考答案 篇四
1、深幽寂静 宁静、空灵
2、答: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3、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4、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5、万籁俱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6、答: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7、答: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
8、答: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顿消。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9、D
10、答: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表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使用权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用权一刹那成为了永恒……
11、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了诗人颇为浓厚的隐逸情怀。
12、A
13、“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14、这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1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注释
⑴破山寺:又名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地为“丛林”,此有称颂禅院之意。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空人心: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此都寂: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这里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钟磬音: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打击乐器。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原文及鉴赏【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