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德育案例(样例5)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德育案例 篇一2011年度玉田县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德育小案例
(共23项)
1、玉田一中:
(1)德育大课堂 启智新人生
为引领高中生学会感恩、思考人生意义,玉田一中推出了特色教育活动——“德育大课堂”。活动围绕“感恩”“励志”“责任”“文明礼仪”等主题展开:邀请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进校园,上讲堂,为师生传经送宝、指点迷津;组织学生观看名人访谈、励志演讲、百家讲坛等视频,感染心灵。“德育大课堂”帮助学生树立了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教会他们励志明理、拼搏奋进,使学生在感动的同时思索人生价值从而深受启发。
(2)拾金不昧 师之楷模
面对3800元现金,16.5万元现金借条和4张银行卡,玉田一中的刘广媛老师急失主之所急,想失主之所想,以最快的时间与失主取得联系,将钱物交与失主;
面对失主多次真诚的感谢,刘老师一再婉言拒绝; 面对失主来校赠送的锦旗,刘老师依旧淡然,说无论是谁都会这样做的。
刘广媛老师拾金不昧的行为体现了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高风亮节,也折射出我县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2、玉田二中:发挥省实验校作用,稳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通过外出培训、实地考察、组织学习等途径,对心理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培训及具体的实践指导。二是在校报《星火学报》中开设“健康成长”“心理信箱”等专栏,在“青春之声”校园广播中开设“心灵港湾”栏目,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敞开心扉的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渗透。三是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使用,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组织“自信心训练”主题团体训练,召开各种讲座等。四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保证课时。
3、林南仓中学:系列主题活动招招实
(1)建立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博客圈
林南仓中学全校员工从校长、书记到教师分别建立了博客。领导写想法、谈理念、征建议、听心声;教师抒心得、谈感受、享经验、促成长。大家相互浏览,自由评论,展示了教育魅力,张扬了生命个性,提升了自我价值。
(2)举办“张洪轸老师从教35年” 系列庆祝活动
以张宏轸老师从教35周年为载体,举行了一系列教育庆祝活动:出版《三尺讲台耕耘地,两袖 清风桃李园——庆祝张洪轸老师从教35年文集》、举办张洪轸老师从教35年事迹展览、举行“继往开来,尊师重教--庆祝张洪轸老师从教35年”联欢会等,营造了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树立了榜样。
(3)重视体验教育 走进生活,体验社会:
北京一日游——立志之旅:树立拼搏志向; 夏令营盘山军训——自立之旅:锻炼自立能力; 道诚远足——绿色之旅:增强刻苦学习主动性; 走进特教——爱心之旅:奉献爱心,增强生命意识; 瞻仰李大钊纪念馆——红色之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参观名胜——文化之旅:感受华夏文化,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走进社区——服务之旅:增强公民意识,树立服务思想。走进光荣院——学雷锋行孝之旅:尊重关爱老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4、石臼窝镇中学:开架阅读 书香满校园
自2009年,石臼窝镇中学大胆改革图书管理:图书入班,开架阅读。
学校每周设立一节“阅读课”,学生在自由的书的海洋里快乐徜徉。他们在班级展板上记心得,在校园橱窗里写专栏,同时精心办起校刊《起航》;在不满足校馆藏书阅读量后,他 们走进书店,广结书缘;毕业后自发把部分自购图书或转赠,或捐阅,既为母校留念,又扩大了图书馆书源。
开架阅读让学生将思行结合,自我管理习惯得以培养,美好情操在书香中沁润提升。
5、彩亭桥镇中学:生命教育 阳光人生
彩亭桥镇中学的“阳光生命教育”把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
该校把祖国医药瑰宝“中草药”引进劳动实践基地。在春种、夏管、秋收中,学生初尝劳动的艰辛;在“我和中草药”活动中更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学校还为各班搭建了6块宣传平台:“文化展台”“生命教育”“我和中草药”“我的班级我管理”“书法、书韵、书香”“我有特长我快乐”为学生展示阳光自我提供了良好环境。
6、毓秀中学:感恩教育 启迪心灵
毓秀中学把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
感恩父母:“亲情”征文、爱心家庭作业、“付出与回报”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感恩父母是最基本的。
感恩老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主题演讲、“四个一”献真情活动引领学生亲其师。
感恩他人:“牵手同学、共同进步”特困生帮扶活动、“我为他人做一事”、走进社区让学生懂得感恩他人就是感恩自己。
感恩祖国:橱窗展览、红歌播放、爱国影片观看无不激发着学生的爱国情感。
7、东台中学:以“勤”治校 勤勉致知
东台中学以“勤”创意校园文化:领导“五勤”即“勤管理、勤调研、勤服务、勤协调、勤创造”;教师 “五勤”即“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合作、勤创造”;学生“五勤”即“勤学习、勤思考、勤劳动、勤锻炼、勤创造”。
该校践行“勤勉致知 知行合一”的校训,成就了“爱生 敬业 求实 善诱”的教风,形成了“尊师 好学 勤奋 探索”的学风。站在“勤”的制高点上,和衷共进,开创了崭新的校园文化建设。
8、孤树中学:社团文化暖人心 文学活动促德育 孤树中学创办文学社团——“兰泉文学社”,引领学生做有内涵有修养的人。
“兰泉文学社”自成立以来吸纳了百余名“兰泉小作家”,他们用笔名发表文章千余次。“白鸽”“蒲公英”等美丽的笔名每在社报上出现一次都是对作者的一次赞赏和鼓舞,也激发了欣赏者无比的羡慕和参与热情,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文学社团已成为这校的特色之一,对其他学科和校园活动的开发、校本课程编制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9、郭家屯中学:生在麻山下,学做种玉人
麻山脚下的郭家屯中学,以“玉”为引领,提炼了“生在麻山下,学做种玉人”的文化主题。首先,开辟校园劳动实践基地,突出“种玉”主题。其次,以“玉品人生--郭家屯人的骄傲”为核心,开展“我所知道的贾兰坡、从维熙”系列活动;联系贾兰坡先生和从维熙教授的家人来校作报告。第三,开展首届校园“玉德人物”评选活动,突出榜样引领作用。第四,撰写校本教材《麻山脚下》,继承与弘扬“玉”文化,助推学校各项工作。
10、玉田镇中:关注留守孩子教育
在玉田镇中,留守孩子的教育与管理成了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真正让留守孩子进得来,留得住,学 ……此处隐藏7457个字……,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多年来,学校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常规的德育活动中,彰显个性、追求不同、提炼特色、形成品牌,在平凡的工作中追求不平凡的精彩。
1、完善“特色班创建”
“特色班创建”是我校班集体建设的一个亮点,通过提倡“班内团结合作、班际友好竞争”,探寻“促进优良校风持续保持优势和示范”的有效途径。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特色班创建的基本过程:预备年级“初定特色”、“制定申报计划”;初一年级“修订特色计划”、“初步反馈效果”;初二年级“验收”、“命名”。在“特色班认定”的“班级自评、小结汇报、成果展示、学校评定命名”的环节中,强化“目标定位”、“实践到位”、“空间升位”、“成果立位”的达成要素,从而落实“以特色促养成,以特色树榜样,以特色求创新,以特色带实践”的目标。并且与少先队“百家快乐中队”的评选“雏鹰争章”活动形成联动,保持一致。
在四年多的实践中,我们先后对近70个班级进行了特色班的申报评选,认定了6批24个特色班,形成了一定的经验性积累,已有13个班级成为全国特色中队和市区先进集体。特色班的创建,从当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今天的“映日荷花别样红”,留下了学校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足迹。学校多次在全区展示特色班创建的经验和成果,编写的《特色班,走向成功的群体》一书具有推广性。目前特色班的创建又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上,我们思考着怎样与学校开展的生命教育相整合,寻求特色班创建新的生长点,搭建提升的平台,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让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最亮丽的风景线。
2、建立开放性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载体,以“学校管理制”为媒介,进行了“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生通过竞聘“校长助理、书记助理、教学教导助理、德育教导助理、总务助理”的自主管理活动,有更多的机会更广泛地参与学校管理活动,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中,让学生养成“尊重个性、善于选择、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品质,参政部的“参议院和众议院”---学生议员在“为学校出谋划策、为同学乐办实事”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让自己在不断增强的“登堂入室”的欣喜中,找到“我是主人”、“我能行”的自豪感。助理们、议员们每周一次的“行政例会”,既提高了参政议政的能力,又提升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
目前,学校已组建了“三届学生参政部”,通过评选产生的小助理们、小议员们,每天挂着胸牌,充满自信地履行义务,笑意写在脸上,责任记在心里。开放性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
(四)在德育功能的开发上,我们追求“立足教学主渠道,在课程中深化德育 内涵”
1、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措施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比较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但是,二期课改的精神又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表现和形成。二期课改背景下的各科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更强调“情感体验、道德升华、精神感召”。
如:在电影欣赏拓展课上,教师通过“欣赏和评析”,让学生“体会和感悟”。通过《可可西里》、《和你在一起》、《辛德勒名单》、《烛光里的微笑》等中外经典电影观赏,“以
情育德”。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产生情感的共鸣,陶冶情操;让学生在感动中,领悟“生命可贵、亲情无价、师恩浩荡”,从而净化心灵,美化行为。
如:在丝袜花拓展课上,教师用“丝袜花”的编织技法向学生展示“五星红旗”的制作方法,渗透民族文化的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既培养了审美情趣又升华了爱国情感。
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利用网络,引领学生纵横古今,借助“资料查阅、动漫展示、故事演讲”学习历史知识,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巧设提问、讨论交流、自主提炼”加深对历史国情和现实国情的了解,感悟历史伟人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清朝末期”、“纪念抗日战争58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8周年”等专题历史课,让学生在深入浅出中了解历史,在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那份悲壮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自强不息”的可歌可泣的精神,其间渗透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2、社会实践作为必修课的落实
目前,知性德育正在向生活德育回归,学生的道德发展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实现,所以社会实践作为生活德育被纳入了学校的必修课,在对德育课程的设计中,我们努力营造一种与社会生活本身一致的综合形态。我们把社会实践按照课程要求分成“参观类、服务类、公益类、探究类、技能类、郊游类、学农学军类”等,制定社会实践的教案和课程方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学生的视角和学生的“生活事件”来呈现课程的教育话题和教育案例,强调课程内容的寓教于乐、情感互动,为学生表达思想感情、进行创造活动留出空间,真正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如:每学年的初二学农,我们均以“美在实践中—迈好青春第一步”为主题,开展有“基地特色,学校特点”的学农实践活动。政教处制定计划,科研室落实探究课题,班主任指导实践,通过“劳动、军训、寻游、探访”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一种难以忘怀的全新的激情生活。
学生在体会中这样写到:无数个“第一次”让我不断地要求自己、把握自己、挑战自己、完善自己。远离父母,巧手为家,我学会了“自理”;集体生活,互帮互助,我学会了“自立”;文明用餐,军事管理,我学会了“自律”;农家生活,田间劳动,我学会了“自主”;负重行军,锻炼意志,我学会了“自强”;强度军训,会操评比,我学会了“自信”;三天两夜的学农实践,我所受到的教育是刻骨铭心的------如:每学期,学校都对各班的“小公民道德实践基地”的活动提出新的调整要求,让班主任老师在梳理原有的社会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根据班级特色,重新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实践基地。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社会实践的探究课题”,与有意向的单位达成共识,双方签定“共建协议”,以“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为主,纷纷与“社区居委”、“公交车队”、“敬老院”、“商店超市”、“邮局”、“幼儿园”、“餐饮店”等共建。各班遵守承诺,定时、定点、定员、定内容地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认真填写《社会实践情况记载表》,从活动反馈来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常规性”和“长效性”的有机结合,避免了“形式主义”、“突击活动”,把“走向社会,实践成才”的专项活动落到实处。
3、主题教育课的初次尝试
学校根据区教育局2004年工作要点和《班主任育德能力竞赛和评优活动方案》的通知,立足校本,扎实推进“两纲”,在认真制定学校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开展2004年雅宝中学第一届班主任育德能力评优活动。目的在于:加强班主任育德能力培养,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深化推进“特色班创建”,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德育案例(样例5)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