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财政部门反腐倡廉财务管理论文(新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廉洁教育论文 篇一[关键词]廉洁教育 高校 学生管理
[作者简介]程晓娟(1972-),女,四川什邡人,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绵阳 6210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063-02
关于“廉洁”,《辞源》将其解释为“公正,不贪污”,《辞海》将其解释为“清廉,清白”,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清白就是指光明磊落的人生态度。廉洁教育是指一定社会为唤醒人的廉洁意识、培养廉洁情感、增强廉洁意志和促使廉洁行为习惯的社会活动。太学生廉洁教育,是指教育者用廉政文化的思想理论,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大学生不断提高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是世界各国早已形成的共识,2003年10月,第五十八届联大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就将廉洁教育作为“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的内容。廉洁教育不能脱离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而是要将其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之中,使廉洁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一、廉洁教育与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渗透融合的可行性
1 廉洁教育与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终极目标一致。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制实施纲要》中明确要求,“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廉洁教育主要应该达到以下四个目标:培养学生的廉洁良知,增强学生廉洁情感;强化学生的廉洁意志,规范学生的廉洁行为;健全学生的人格,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熟悉廉政建设的基本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廉洁理念。而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学生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对处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党建、贫困生资助等一系列工作,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和生活秩序,努力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学会文明礼貌、宽容和尊重他人,增强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思想过硬、学风严谨、基础扎实、成绩优异、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2 廉洁教育与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内容相互交融。廉洁教育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虽然各有独立的教育内容,但它们在本质上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部于2007年3月下发了《关于在太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廉洁教育的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在积极落实各项学生事务性工作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价值引领、思想导向,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法纪教育、诚信教育(学业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等)、公平教育、敬业精神教育、奉献精神教育等,既是廉洁教育的内容,又是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要求。
3 廉洁教育与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手段共享。有效的教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教育环境,通过一系列措施将有关理论、理念、技术等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增进受教育者的认知,激励其情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继而将这种认知、情感、思想内化、固化直至外化为教育者倡导的某种行为模式。严格的规章制度、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赏罚分明的约束激励机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俱进的人性化关系构建以及充分发挥受教育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作用等都是廉洁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教育的共享资源。同时,党支部、团支部和学生会建设这三条相互配合又相对独立的传统学生日常管理教育途径也是对学生开展廉洁教育的平台和主渠道。
二、廉洁教育与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渗透融合的必要性
1 廉洁教育与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渗透融合,有利于增强廉洁教育的针对性。通过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来开展廉洁教育,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贴近学生的需求与愿望,使廉洁教育水到渠成。例如,将廉洁教育融入学生日常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开展廉洁漫画展、廉洁小品会演、廉洁辩论赛、廉洁文化大讲坛、廉洁之风图片展、反腐影视展播、廉政歌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设计、组织、参与廉洁教育活动,使学生得到艺术文化的熏陶、能力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校园文化中营造崇尚廉洁、追求廉洁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廉洁教育,道德品质得到提升和净化。
2 廉洁教育与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渗透融合,有利于避免廉洁教育形式化。校园是社会的缩影,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投射到校园生活中,校园不再是一片远离世俗的净土,具备产生不廉洁思想和不廉洁行为的土壤和条件。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很多时候涉及利益博弈和平衡,例如学业成绩评定、综合素质测评、经济困难认定、奖助学金评定、学生干部选拔和评优、推优入党、甚至违纪学生教育处理等,这些都关系到学生的荣誉、经济利益甚至个人前途等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对学生开展廉洁教育的素材和机会。针对这些日常教育管理事务提出廉洁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践行廉洁行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变廉洁文化的宣传者为廉洁行为的践行者,提高对廉洁教育和廉洁文化的认识,避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在思想和认识上出现分化,产生诸如廉洁教育是“大人有病,孩子吃药”“领导有病、群众吃药”的疑问和看法,避免使廉洁教育流于形式,产生表面化效应。
3 廉洁教育与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渗透融合,有利于提高日常教育管理实效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涉及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安全等各个方面的事务,容易就事论事,事务化倾向严重,或者容易将日常教育管理者看做是救火队、消防车,或者认为日常教育管理者只会机械地完成各种事务性活动,无法在管理服务学生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研究表明,廉洁文化具有导向性、内聚性、激励性等功能特性。将廉洁教育渗透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可以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导向,正确引导学生个体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标准,同时对学生整体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实现管理育人:可以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内聚,确立凝聚点、产生凝聚力,使个人融入集体,产生归属感,降低管理成本;可以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激励,激发学生的荣誉感、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变被动的管理为主动的参与,使学生实现从“要我为”到“我要为”的思想行为转变,提高管理效果。
三、廉洁教育与高校学生日常管理教育渗透融合的实然性
1 队伍领航:建设高素质的积极践行廉洁思想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始终把廉洁思 ……此处隐藏7866个字……更加明显;从微观角度来讲,地方和高校具有相对独立性,高校能自成体系运转,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也能单独实施,伴随高校开放办学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不断扩大,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将一步加深。作为影响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挖掘、研究、传播、弘扬地方文化,契合了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而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也反哺地方文化建设,推进地方文化的创新发展。
(一)地方文化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多元支持
第一,地方文化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的发展置身于社会大环境,其办学实体根植于地方,地方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形成了很多很好的工作机制、案例和教育资源,高校应充分发挥好这些资源的作用,使廉洁文化建设更接地气,更有实效。第二,地方文化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源泉。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决定了廉洁文化建设要对古今中外的文化兼收并蓄,廉洁文化建设要不断调整,充实,丰富和发展。地方文化滋养当地大学文化,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方传统廉洁文化和具有鲜活时代气息的当代地方廉洁文化都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素材,这些理论素材随着时代的变化源源不竭,不断推陈出新。第三,地方文化蕴含的廉洁文化内涵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榜样实践典范。高校的首要职能是人才培养,即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典范。这些先进典型人物所形成的文化影响力渗透到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反哺地方文化发展
第一,高校廉洁文化对地方廉洁文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高校不断探索廉洁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发展有特色的廉洁思想、廉洁理论,形成优秀的廉洁文化理论研究成果,为地方文化建设发展注入营养,引领地方廉洁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第二,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为地方廉洁文化理论与实践提供智力支撑。高校作为思想的宝库、人才的高地、文化的中心,聚集了众多的专家、学者和未来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作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创造者和传播者,参与地方廉洁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成为地方廉洁文化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第三,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能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和创新。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一方面对地方文化进行提炼、加工、升华,使地方文化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成为高校廉洁文化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在原有地方文化的基础上,从文化内涵、形式、体制、手段、技术等方面进行革新,能为地方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激发地方文化的活力。
三、地方文化融入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途径
地方文化融入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要有抓手,需要一定的路径。结合高校实际,地方文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融入高校廉洁文化建设。
(一)地方文化有机融入高校廉洁环境文化建设
作为廉洁文化内容展示的重要方式和进行廉洁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廉洁环境文化是廉洁意识与校园环境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廉洁环境文化总体上分为两类,即以物质形态存在的“硬环境”和以意识形态存在的“软环境”。“硬环境”是指高校基础文化设施、校内文化景观、传媒设施等,“软环境”是指通过充实廉洁文化教育实体,创新廉洁文化教育形式,发挥校报、学报、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传统媒体和博客、微信、QQ、MSN、微博、论坛等现代媒体的作用,传播廉洁文化内容,展现廉洁文化典范。将地方文化有机融入廉洁环境文化的“硬环境”的建设,抓住扩建新校区、校园景观改造、传媒设施更换等有利时机,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借景点题,塑景亮题,比如有的高校新建校园的道路、景观、院系名称以地方先进典型人物命名,让先进典型人物的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以景育廉,以美化人。将地方文化有机融入廉洁环境文化的“软环境”建设,通过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开设地方文化专栏、专题、地方文化论坛等,地方文化信息,展示地方文化活动,提供互动交流咨询平台等,传播地方文化廉洁教育的丰富内容,以媒育廉,以文化人。
(二)地方文化廉洁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廉洁文化是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应挖掘地方文化廉洁教育的历史素材和现实材料,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传承性和针对性。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使用地方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廉洁文化素材;现实社会的先进地方文化素材可融入“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现实的反面素材与正面素材互为补充,正反结合进行廉洁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还可开设地方文化专题选修课程,通过专题化的教学,深入挖掘地方文化中具有廉洁教育意义的素材,帮助学生提升廉洁意识,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高尚的道德操守。
(三)地方廉洁文化研究有机融入高校廉洁文化建设
地方文化是地方的独特标识,开展地方廉洁文化课题研究,加强对地方廉洁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是实现地方廉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途径,能够提升地方廉洁文化的价值与张力,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持续发展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有的高校尝试校地合作开展地方廉洁文化研究,如南通大学与南通市纪委联合成立了“南通廉政研究中心”,广东嘉应学院和梅州市纪委联合成立了“客家廉洁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南京市纪委、栖霞区委建立了金陵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和南京师范大学廉洁文化研究中心等。廉洁文化研究平台的创立与实践,整合了高校的理论、学科、人才、教育优势与地方纪检监察机关的实践、经验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今后高校应继续主动参与,提高这类平台的联动效应,还应吸引廉洁文化相关协会、学会等学术组织和文化界的有关人士加盟,壮大研究力量,建设地方反腐倡廉理论的创新与实践平台、反腐倡廉成果的转化基地,为高校廉洁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文化与理论支撑。
(四)地方文化精品有机融入高校廉洁文化实践活动
地方文化具有独有的价值体系和精神魅力。可以将地方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精品引入高校廉洁文化活动中,避免高校廉洁文化活动的同质化趋势,鼓励师生结合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进行廉洁文化创新与实践,开展体现地方性和时代性、富有创造性的廉洁文化活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品牌活动,以活动促教育,以精品树典型,促进地方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在廉洁文化的创新与实践中,发挥文化教育人、塑造人的功能,让师生在廉洁文化实践活动中增强廉洁意识,使廉洁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龚洋浩.高校缘何腐败频发[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5-04-27(4).
[2]高健林.廉洁文化:高校管理效能建设的重要元素[N].光明日报,2009-12-01(10).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财政部门反腐倡廉财务管理论文(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