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中秋的随笔精品多篇

时间:2025-02-22 08:53:31
中秋的随笔精品多篇

[导语]中秋的随笔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秋的随笔 篇一

我不知道,我的一生有几个月亮。

但我知道,我总是为你欢乐、忧伤……

第一个月亮落入稚嫩的眼框,是在那青青草坪上。爸妈不在身边的十五夜的月亮,蒙上了一层晕光,那是我兄妹俩的眼泪侵透了月亮……

第二个月亮遭遇朦胧的眼光,是在那高高山梁上。远离闹市的十五夜的月亮,挂在山乡的歪脖树上,那是一颗游子的心在荡漾……

第三个月亮潜入心房,是在花好月圆的晚上。清清亮亮的十五夜的月亮,对影成双,照着你、照着那个情犊初开的少年郎……

哦,年年岁岁,清辉荡荡。

我不知道,你这点缀情愫的月亮有多少次潜入我的心房——

但我知道,你日伏夜出——圆了我的家人、圆了我的梦想……

哦,岁月轮回,几度沧桑。

我不知道,你这沁透唐诗宋篇的月亮是否与我的情感一样永恒辉耀——

但我知道,你痴心不改——极力促成天上人间几多梦想、几多希望……

哦,清清亮亮的十五夜的月亮——

你总是让我心心念念——牵肝扯肠!

中秋的随笔 篇二

尽管战事频仍,但中秋节还是要过的。奶奶早早地就把树上的几个梨摘下来,放在了瓦罐里。

那时候父亲才几岁,哭着喊着要吃梨,奶奶却不肯,说是等着打鬼子的爷爷回来,一家人一块吃,也算是个团圆。

我们这个家族五代一脉单传,按照当时的习俗,人家是不让爷爷参加民兵的,可爷爷有个犟劲,非去不可。于是,二十几岁的爷爷成了破坏鬼子交通运输线的主力。连续的“破交”成功,让鬼子恨之入骨,便对爷爷他们展开了围剿。临近中秋节,大家商定好,干完了这一把就和家人团聚。谁知,鬼子突袭,爷爷撤离不及,倒在了鬼子的枪口下。

一心盼着爷爷回家过节的奶奶,却等来了爷爷冰冷的尸首。瞅着还不满30岁的爷爷活脱脱地出去、硬挺挺地回来,奶奶像疯了一样,把瓦罐里的梨一一摔了个粉碎。奶奶把愤怒撒在了梨上,似乎还夹杂着几分自责。

奶奶的这个中秋是在悲愤中度过的,梨也成了奶奶的心病。院中的梨树被奶奶的怒气一点点砍断,从此我家再不吃梨。

中秋的随笔 篇三

中秋节快要到了,对于这个即将到来的传统节日,我总是心有所感,不知道为什么, 总好像有很多话想对这个节日说,所以我就随意的写了几笔。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除了春节,中秋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在八月十五这个月圆之夜,皎洁的明月“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思念,我也思念…。。”人们在思念什么呢?思念的是远方的亲人,虽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无论怎样,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总希望能和家人团聚。这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也是东方文化的深刻内涵,这种亲情是什么力量也无法阻挡的。所以中秋便成为‘全家团圆’的象征节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们大家又围坐在大圆桌旁一块儿吃饭,满桌的菜各式各样,我夹起一块热腾腾的鸡肉慢慢咀嚼着,味道鲜美极了!真是好久都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饭菜了。大家越吃越起劲,相互干杯、祝福。古人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晚饭后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面前放着许多月饼,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觉就像今天和自己家人团聚在一起高高兴兴的感觉一样。“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时的确不一样,那圆圆的样子,不就像我们围在一起的一家人吗?

“八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竟放花灯”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热闹的景象更胜过往日,处处都洋溢着全家团聚的所带来的幸福气氛。

然而我又想起了一句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就在人们与家人团聚时。一定也有人身在他乡而没能与家人团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圆月托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单的你不要伤悲,抬头看看那轮明月吧,说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着它呢!

中秋的随笔 篇四

相传,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名叫嫦娥。她的相公是射日英雄——后羿。为了奖励后羿,王母娘娘给了他两粒仙丹,说:“这仙丹吃一粒可以长生不老。如果两粒一起吃的话,凡人可以成仙。”回家后,后羿把这件事告诉了嫦娥,并说:“我们一人一粒就可以长生不老了!”嫦娥想:我才不要长生不老,我要成仙。她趁后羿不在家,把仙丹都吃了。吃完后嫦娥感觉身体漂了起来,快飞到天宫了。可嫦娥转念一想:如果我到了天宫,神仙们会不会骂我呢?嫦娥觉得没脸见人了,便转身向月亮奔去……

这就是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举国欢庆。下面,就让大家来看看,我是怎么过这个中秋节的吧!

刚吃完早饭,我就被爸爸拉到奶奶家来过中秋了。奶奶家可真热闹呀,姑姑们来了,姑父们也来了,还有表姐……大人们聚在一起,边吃饭,边聊天,我们小孩子躲在一起比赛喝饮料。

热闹的夜晚到来了,这儿“咚—咚—咚”的燃起了烟花,那儿“啪—啪—啪”的点着了鞭炮,庆祝着这个家家团圆的节日。我呢,则坐在阳台上,静静地望着月亮出神。今晚的月亮真美呀,圆圆满满的高挂在夜空。深蓝的夜空没有一丝云彩,他们把整个舞台都让给了月亮姐姐吧。我仿佛看见了,那月亮上的嫦娥穿着白色的曳地长裙,戴着长长的飘带,站在广寒宫里叹气,悔恨的说:“当初,我要是没有偷吃仙丹,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了。住在这儿可真孤独啊!”“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妈妈心有灵犀的吟诵着诗句走出来,“赏完月快进去吃月饼吧。”

回到屋里,我看见餐厅的桌子上摆满了月饼和水果。我连忙问爸爸:“爸爸,为什么要放这么多东西呢?”爸爸说:“赏月呀。放这些是有讲究的。柚子的寓意是保佑子孙,苹果的寓意是全家平安,石榴……”原来,放水果也有这么多讲究呀!这一天过得真快!我躺在床上,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的月光,感觉今晚的月色特别亮,特别美。

中秋的随笔 篇五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一天的月亮凝聚了无数人的眸,似乎所有话题都绕不开月的影子。

今年的中秋节很不给力,天空乌云密布,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闷。尽管没有月亮,晚饭后,我还是将供桌放在院当中,摆上贡品拜祀月亮娘娘,这也许是从小受奶奶祭月的影响吧。我点燃一把香,火红的香焰跳跃着,映红了满桌子供品,有圆圆的各式月饼,有苹果、香蕉、葡萄、猕猴桃等。望着这满桌子供品,不由得我浮想联翩,儿时随奶奶祭月的场景漫上心头。

小时候,中秋佳节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一种殷殷的期盼,每到这一天夜幕降临后,奶奶就会在院里放一张地桌,摆上供品拜祭月亮娘娘,奶奶双手合实口中念念有词,祈祷月亮娘娘保佑风调雨顺、幸福安康,保佑老百姓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而我们兄妹四人,在奶奶身后边玩边模仿奶奶叩头作揖,迫不及待地盼着三烛香燃尽,好分给我们供品吃。

那年月很穷,没钱给孩子们买零食,月饼款式也很少, ……此处隐藏2507个字……得不能再简单的诗征服了所有读到它的人,以至流传千古。在我的记忆中,这位诗仙对月亮是情有独钟,清醒时对月当歌,酒醉时邀月共舞,为了不使“金樽空对月”,诗人与自己的影子和天上的月亮,乘着酒兴舞作一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其实,不止是李白一人对月亮有感情。当浩渺的夜空中悬挂着一轮皎洁的月亮时,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熟视无睹。走夜路的人们感谢它送来照路的微光;年轻的母亲唱起月亮的歌谣做孩子的摇篮曲;孤独的离人向月亮祈求早日团聚;慈祥的老人在月下企盼游子归来……。在圣洁的月光下,几丝伤感,几许柔情,几多思念穿越时空,将从古至今的情感链条串在一起,将远隔千里的人们紧密相连。

还记得一句“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写出草尽兵老,塞月孤明的淒绝哀婉之景;而“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将千古离愁之恨兀现,令人怅然长叹,低回久之;也有“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的怨言,却不知为何偏要将那心里事说与月听?想起朋友时,便来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正当“美人和泪辞”,恰是“残月出门时”,难道这也是巧合?就连那亡国之君的满腹哀痛,也因月明而不堪回首,只能无言上西楼,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一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语便十分不凡,落笔时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让人终生难忘,因此成为千古名句。从古至今,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小时候我在乡间玩耍,总盼着过节。特别是过中秋,更是热闹一番。尽管那时候生活水平低水平,每逢佳节定然热烈庆祝。老百姓只有过节时家里才有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们。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如今中秋更有意境了,就是从餐桌上则会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茱,人民生活的水平蒸蒸日上,巨变处处带给了人们的惊喜。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月饼馅,是特别的,有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等。芝麻口味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巧克力的,年轻人情有独钟。多少年过去了,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

月亮给我们传递的信息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是圣洁的,同时又是变化的。它以自己的时圆时缺,反衬出人间的阴晴冷暖;躲在云后时隐时现,演绎出世上的风云变幻。人间有多少喜怒哀乐,它就有多少酸甜苦辣;世上有多少悲欢离合,它就有多少低吟浅唱。很多时候,你会感到月亮是通人性的,你尽可向它倾诉衷肠。不然的话,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文人骚客在花前月下写出千古名句?明朝的唐寅(唐伯虎)曾经写过一首《花月呤》:“有花无月恨茫然,有月无花恨转长。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扶筇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待月尝。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虽然艺术手法新颖独特但依然无法与“明月几时有”相比。明朝曾经流传甚广的《中秋月》(忆秦娥):“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月是无私公平的,一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我记起汶川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传情。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

中秋总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无酒不成筵席”,在喜庆的日子里,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的。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白云边、茅台等国宴酒也摆上了平常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在腾飞,社会主义经济在崛起,面对百姓日子的红火,奔小康的主旋律中。经过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更富裕的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然而我更祈望我的亲朋们愈加健康,和乐。

中秋的随笔 篇八

清冷的气息席卷着一切思绪,不知不觉低头呆呆凝视,偌大的心房充满了苦的愁绪,溢满全身,滞留了空气,有太多太多的回忆,哽住呼吸。

满身泥泞的你,有着凹凸不平的皮肤,黄褐色的朴质不停流露着你广博的胸怀,星星点点,疏疏密密的青色装点着你年轻却憔悴的面庞,似母亲的你让我永远是苦的。

犹新记得,小时我爱与伙伴在路上玩闹,一双双小脚丫在你松软的身上轻轻压过,给了你多么有生机的妆容,你总是摇着青色的装饰,无奈的轻声叹息,却又默默地欢悦。哦,你还记得吗?那晚,夏夜的晚风吹拂着万物的烦躁,白日里你的汗也被吹尽,留下一地的芬芳与凉意,我总会拍拍你的松软,卷着席子,散在你的身上,依旧清晰记得那夜月光有多么轻盈,犹如光的舞者,旋转于枝叶间,我双手撑着席子,与你一起仰望月亮,是十五吧!

我那时也许是想着不在身边的父母,而你呢?在想些什么?我躺下身,侧头望着白日不知疲倦的你,树影的交错下,昔日的你犹如光影交织的画卷,泥土的朴素扑面而来,带着白日的暖意,泪水猛然间涌上眼眸,无法控制的落下,还有被泪水浸湿的我,泪水止不住就由他去吧,何必强求。我笑着望着滴落的泪水慢慢的在席子上散开,苦涩的味道荡在胸口,那是你的泪还是我的泪,还是。.。.。晶莹的泪珠折射着如神韵的光芒,一层一层渲染着我的心,我禁不住抬起头,借着幽深的月光,我看清了,是的看清了,却忍不住颤抖起来,这,是你吗?妈妈!

眼前的女子拖着行李箱,脸色苍白,眼中还带着好些血丝,嘴唇因长期干燥而裂出了口子。头发有些微乱的她仿佛一阵风吹就会把她那憔悴的弱不禁风的身子给吹起来。但那双清眸却柔情似水,紧紧望着我,让我有从未有过的幸福,那是多么温暖的光芒啊!

在我心间跳跃,环绕。我一个飞跃,扑进妈妈的怀抱,紧紧抱住这抹柔软的倩影,一瞬间我看到了惊喜了一幕,一抹高大的身影伫立于一旁,如深邃的星空般璀璨的双眸深深地望着我,挺拔如树,高大如熊,如同山峰静静为我遮挡一切。晚风摇曳着清辉,我深深望着你,你褐色的皮肤闪着银光,是你召唤他们来的吗?你静语,忽然感到一阵悲哀,不知是从哪来的感觉,瞬间将我吞噬于无边的黑夜,这是怎么了?我走了,来向你道别了,你说,走吧,走吧和父母一起,走吧!

多年后,你几曾何时换了装束,又是谁夺走了你的装束,憔悴如你,虚弱如你,粗重的喘息下武装了厚重的冷漠吗?记忆如纷飞的蝶,无论何时或是何种存在,都是永远割不断的牵挂,你伴我度过的每个中秋的等待是最深的牵绊。如果云知道,托它送给你一份我的记忆。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秋的随笔精品多篇范文。

《中秋的随笔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