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商女亦知亡国恨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文【墨轩】
因为是张艺谋执导的最新作品,又因为是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所以我一直在关注《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的最新发布动向。在期待已久之后,今天下午六点终于开始公映了。
我和一伙朋友很早就决定要去观看《金陵十三钗》公映的首映场。可能因为是老谋子的电影,而且投资制作巨大,《金陵十三钗》是作为限价电影上映的,最低底价是40元。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买了电影票。但因为一个朋友是从远处赶来,时间可能会有点紧,于是我们又临时决定把票换成了晚上8点40的,就这样错过了首映场。但我们还是很期待。
首先要说这部电影确实很长,我们大概看了将近两个半小时。看完之后心里感觉十分压抑。整部电影虽然不是像《南京!南京!》那样的冷色调和灰暗的气氛,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幽默的成分存在,但因为是和南京大屠杀的背景有关,所以整体情节和节奏都很紧张,矛盾冲突也很激烈。在此我不想强调过多日本军人的残酷罪行,但是这部电影确实表现的淋漓尽致。电影从头到尾都是以一个教会女学生的回忆来贯穿的,影片开始就是一口南京口音的普通话的旁白。接着是日本军人的屠杀暴行以及国军残余部队和日本坦克的激烈巷战,场景十分惨烈。最后以主人公约翰和女学生的出现为故事的开始,他们一起逃到了一个天主教堂里面避难。接着是国军幸存者和14个风尘女子的进入,整个故事就在教堂里展开了。
《金陵十三钗》是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是一部宏大的战争史诗电影。张艺谋的这部电影首次启用了好莱坞的一线明星克里斯蒂安·贝尔进行担纲主演,还用了13位全新的中国女演员来饰演金陵十三钗,而且还邀请到好莱坞最好的特效和制作团队加盟,更有众多中国内地知名演员亲情参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电影开始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还记得当初张艺谋以一部《英雄》正式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可谓是引起了影坛风起云涌,接着是承担了北京奥运会总导演的职务,最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张艺谋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导演界的鬼才,他的电影整体质量都很高,不仅博得了国内影迷的普遍追捧和喜爱,而且还得到了国际上一定程度的认同,他在国际三大电影节上都曾有斩获,单就奥斯卡电影来说,他曾经被三度提名“最佳外语片奖”,可以说是十分难得的。
据说今天这部影片已经筹备了4年之久,总投资更是达到6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影史以来投资最大、空前绝后的一次。相信这部电影应该也会有很好的响应和回报。
初看影片的名字,我们就不难发现这部电影主要与南京秦淮河畔的十三个妓女有关。其实电影中一共出现了14位风尘女子,其中两个中途被日本军(来源:wWW.)人凌辱致死,场面特别凄惨。《金陵十三钗》主要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沦陷以后,日军进行血腥屠城,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而此时南京的一个教堂临时成为了避难之所,一个美国殓葬师、一群金陵教会女学生、几个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还有14个沦落风尘的秦淮女子都来到了这里,他们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然而这个教堂并不是永远安全的,铁蹄之下,他们都是俎上之肉,亡国之奴。最终日军还是闯入了这里,并且发现了女学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佟大为饰演的中国军人殊死抵抗,以生命的代价救下了这些女学生。这一段电影情节也是相当惨烈,在日军对那些女学生实施兽行时,佟大为饰演的中国军人以精准的枪法先后射杀了几个日本兵,最终和日本人同归于尽,在场的人无不震惊和感动。然而日军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他们再一次要求强征女学生前往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这当然是一条不归路。女大学生们不堪受日军凌辱,决定集体自杀。可最终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和假扮神父的约翰救下。这12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却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生死之约。
《金陵十三钗》里的故事地点就在南京的一个天主教堂里。在那里,女学生们的单纯、善良、纯洁与妓女们的世俗、妖艳、放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两极化的主人公的拌嘴与吵架中教堂成了人性集中的舞台。以赵玉墨为头的妓女们在教堂里抽烟、喝酒,说淫荡的话,以孟书娟为首的唱诗班的女生们对她们嗤之以鼻,总以为自己代表了女性性格中最美好、最让人向往的一面,妓女们在她们眼中则代表了女性最为丑陋、耻于示人的一面。学养、身份与境遇完全不同的两拨人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性,一群女人的贫嘴吵架成了矛盾冲突的一个小高潮,其中以女学生们阻止妓女使用她们的茅厕为代表。但是这并不代表她们永远水火不容,她们在关键时刻还是表现出了人性善良美好的一面。比如在日军第一次闯入教堂发现女学生时,妓女们为了救女学生一直把地窖的小门敞开,而女学生们为了不把日军引到地窖,宁愿跑到楼上引开日军,自己受苦。这些都鉴证了人性的闪光点。
《金陵十三钗》的另一个看点就是人性的转化。妓女和女学生虽然皆为女性,却是女性的两极代表。张艺谋在电影中充分运用这一矛盾之后又来了一次人性的转化:日本人闯入教堂要求让女学生去参加日军宴会的唱歌活动(实则当“慰安妇”)之后,代表女性美好一面的唱诗班女生在大难面前表现得唯唯诺诺,而妓女们则表现出了平时少有的英勇,在最短的时间内化妆成12位女学生,加上陈乔治男扮女装,一共扮作13个女学生登上了对她们而言无异于地狱之门的军车。占据《金陵十三钗》九成的矛盾在电影剩下还不到一成时突然转化为生死友谊和无言的大爱,电影所表现的情感也因此大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是一部“用人类之善向人类之恶宣战”的电影,整个影片都贯穿着善良、救赎和爱的主题。虽然这部影片时长145分钟,但我还是感觉意犹未尽,而且个人感觉影片中演员的表现都很不俗,尤其是战争场景极为震撼。我觉得《金陵十三钗》可以说是近年来最感人的国产电影之一,也是具有艺术气质的商业电影,各项技术指标亦在此片中得到了全面提升。不得不说影片故事叙述的独特性,情节环环相扣,塑造的人物反差极具感染力,战争场面逼真,还有视觉画面的美感,堪称佳作。这部电影诠释了电影艺术和电影美学,再加上严歌苓的好剧情。这部影片的几乎每一个画面,每一定格都拍出了美感,几个主要的画面场景就更是美得一塌糊涂。
看完整部电影,我为很多场景、很多人物而感动。我感动于国军士兵的英勇就义,我感动于浦生的可怜身世,我感动于豆蔻的天真可爱,我感动于约翰的恻隐之心,我感动于汉奸父亲的爱女之心,我感动于陈乔治最后的男扮女装,舍命救人···我更加为那秦淮十二钗舍命代替学生勇赴日军庆功宴而感动。特别是电影的最后一幕,那12个女子齐唱《秦淮景》的时候,妩媚而旖旎,悲哀而决绝,慷慨赴死,不减一分颜色,于是,再回过头去看她们一开始的泼皮无赖,醉生梦死,和女学生之间的针对打闹,更是唏嘘,更是喟叹,很多人都潸然泪下。她们,12个别样女子,12个所谓卑贱的“窑姐”,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挽歌,唱 ……此处隐藏3382个字……留给世人一个单薄然厚重的背影。有的时候,一个英雄或许不需要战死沙场,或许不需要配上一把绝世武器从天而降,或许拯救不了世界众生,但他一定有撑起世界的勇气,在纷乱的破碎之中,第一个站出来,哪怕前面是断裂的深渊,依然带着决绝的眼神,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所以,小江是个英雄,不比那些表里不一的高尚人士,行动,抵过一千一万句虚假的言语。她轻柔的动作,坚忍输给谁呢?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描写风尘女子大义救国的电影,然我最初得知这一概要,并未被吸引,却在小江的背影远去之时彻底明白对一部好电影,仅仅浏览概要给出的断定是多么白痴可笑。
《金陵十三钗》每一位女子,都是一种风骨,都是乱世中一抹无法让人移开视线的脱俗之美,巾帼本不让须眉,不需要铮铮铁骨,一池柔水也能扑灭火舌。
刀光乱世长歌远,闭锁难翼插翅飞。
长竹利爪柔肠毒,祸水红颜无人醉。
难言蜚语漫日短,奈何桑田怏民颓。
绝色倾城血瑟暖,苍生等闲美人碎。
第四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转载1
商女亦知亡国恨,何况今日吾辈乎?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2014年12月16日,老谋子的《金陵十三钗》上映了,原本是冲着老谋子的6亿大片去的,不想却被这段沉痛的历史震撼了。
“神父贝尔”将他自己亲手装扮的“美丽”送上了卡车,开走了,谁也没有看到悲惨的场面,但是谁都可以想到悲壮的结局。老谋子并没有怎样使用激烈的战场、血腥的屠杀来展现战争的残酷性,但使用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手笔----把美丽慢慢地、彻底的打碎。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遥想当年,大学里义愤填膺,大声疾呼“抵制**”的时候,是何等的飒爽英姿,当然那时候绝大多数的你还是一个“无产阶级”,当你工作了7.4年,成为一名白领、小资(有产阶级)的时候,你身边又多了多少:丰田、本田、三菱、“你伤”、“来个杀死”、“啊哭啦”、“灵木”,马自达;索尼、佳能、松下、日立、夏普、尼康;sk-2,资生堂、欧珀莱;大金、三洋;三得利,养乐多??
购买100元日本产品 =
1、 为日本人缴纳增殖税20元 ,缴纳消费税13元,所得税
17元 ,共计缴纳各种税金50元 。其中:用于“大日本皇军”造武器支出9元 ,用于日本公益设施建设支出16元 ,为日本人福利性支出12元 ,为日本反华争取国际空间政治资金支出10元,其他支出3元 。
2、 为日本人发工资15元
3、 支持日本教育事业否定侵华8元
4、 支持“大日本天皇”费用 2元
5、 为日本产品支付宣传费3元
6、 支付日本人其他费用2元
7、 您实际获得的价值是20元
(以上公式是国内某著名经济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审计师潜心研究的成果)
我们 “抵制日货”的行动更多的是一种精神,
管不了别人,
还好,我们能管好自己,
影响周围一群人。
商女亦知亡国恨,何况今日吾辈乎?
转载2
一个韩国女人说:我和你们(中国人)打赌,在中国随处可见日本电器、手机、汽车,而在韩国街上你转上几天也不会看到一辆日本车——这就是日本不敢轻视韩国的理由!日本松下有一位高官说过:即使我们不去拜靖国神社,韩国人也不会买我们的产品,但不管我们再怎样的去拜靖国神社,中国人照样会买我们的产品。一句让中国人从头凉到脚的话,——每买1百元日货就会给日本政府送去5元钱,让日自卫队多造10颗子弹,多印8页教科书。如果你买日本汽车,将来开上中国街头的日本坦克就是你造的,如果你买日本橱具,将来射穿同胞头颅的子弹就是你造的,如果你买日本电视音响,将来就会在战地喇叭中听到同胞被杀的哀呜!——请转给20个人,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抑制日货,就算没有回报,这也是你的义务!
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现排最前,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如果中国人1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如果中国人6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1半人失业。如果中国人1年不买日货,日本经济结构彻底瓦解!!!日本还能这样嚣张吗?你如果是中国人,不用你上战场牺牲,就能重创日本经济。是中国人就不买日货。考验的就是你那颗爱国心。特别是在前几天的钓鱼岛局势十分严峻时期,撞了中国渔船,扣留了船长,俨然把钓鱼岛纳于自己的领土,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
如果你是中国人,愿不愿意都要转发,也许你发布一次,就牵动日本的神经!!!
第五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看电影版的《金陵十三钗》已有几日,可有些情愫依然缠绕心底。这种情愫不是愤怒,也不是悲伤,远远大于愤怒,大于悲伤。老谋子终究是老谋子,反复强调“如果拍一个历史题材的电影,立即变成民族间狭隘的仇恨,这个电影是不对的,要在战争和灾难等等题材中去提炼和观照人性”,并且一再宣称《金陵十三钗》讲的是“人性救赎”。好崇高的的“人性救赎”!这样的强调提升了自己的艺术价值,可是老谋子毕竟是一血性汉子,将日本“人”的兽性一览无遗的展现到底,不像陆川的《南京!南京!》,牵强附会的刻画了一个良心未泯的日本人,据很多当时的幸存者表示,没有遇到过那样的日本人,而且真实情况远比影片残酷,这一点,老谋子做到了,一边讲人性救赎,一边还原历史暗地里掀起国人的仇恨,真是老谋深算!
小的时候看《南京大屠杀》,那时候少不更事,只记得很多很多中国人无辜地死在了日本人明晃晃的刺刀下,内心充满了对日本人的愤恨,稍大一些的时候,看了《黑太阳731》,从恶心与恐怖中对日本人愤恨到极致,再后来就是《南京!南京!》,看到日本人对中国妇女乃至少女的凌辱,才晓得日本人不是人,是兽,或者说,不如兽。《金陵十三钗》影片中豆蔻和香兰的惨死,让我的情绪堆积到了顶点,老谋子究竟是何用意,为何也是要用女人白花花的肉体在一片血污中
饱受凌辱来刺激观众的神经?战争是残酷的,可我接受不了这样的残酷。泱泱大国,男人们去了哪里?如果都像影片中李教官那样抗战到底,保卫到底,我们民族还会留下那么承重的羞耻感吗?血性的老谋子承受不起那样的耻辱,他必须改编原著,李教官在原著中的原型是戴涛,一个逃兵,最终毫无反抗窝囊的被枪毙。李教官与戴涛的对比,一个勇,一个怂,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戴涛这样的人物才是历史本身,这才是南京沦陷的原由。
影片的主题是“人性救赎”,不难看到,12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怀揣玻璃碎片,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人性得以升华。贝尔想起“上帝说人生而平等”,贝尔疑惑了,我们也疑惑了。人性的救赎,离不开”信念“二字,女学生的信念是保住自己纯洁的身子,妓女的信念是保住命,包括女学生的命,那个人虽小责任心却超强的小男孩的信念是保住女学生,有了信念,才有了人性的救赎。女学生的命保住了,贞洁保住了,每个人的信念也就保住了,所以,上帝是对的,导演也是对的,我们的疑惑也就没有了。